智能電動機保護控制器替代傳統的熱繼是發展趨勢,并進人普及階段。隨著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市場上需求的智能電動機保護控制器除保護功能外,還要具有實現組網需求的網絡通信功能。而這種智能型的電動機保護控制器在電廠中應用時,為了實現合理、可靠的組網架構,必定需要DPU (網絡通信管理機)這樣的關鍵設備。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每年燒毀電動機的數量在20 萬臺以上,容量約占0.4 億kw ,直接經濟損失高達約16 億元,間接經濟損失高達百億元。此外,因修電動機每年約浪費銅線5000 萬kg ,生產銅線每公斤需用電33.4kw · h ,每年僅此浪費電能16.7 億kw · h ,所以電動機節能和電動機保護的研究與推廣應用在節能中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
長期以來,我國的電動機保護主要是采用熔斷器和熱繼電器。熱繼電器屬電流信號的間接保護,具有成本低等優點,但是熱繼電器本身存在缺陷,例如,低倍過載反時限動作和極限過載應及時動作,與6 倍過載一定時限內應不動作矛盾;斷相過載及時動作與三相不均衡應穩定的矛盾;熱繼電器易受外部環境溫度影響,電流調整不方便并且不精確。
因此,1996 年9 月26 日,當時的機械部、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國家科委、國家技術監督局、電子部、電力部、財政部等八部委聯合發出《 關于公布機械工業第17 批節能機電產品推廣項目及第16 批淘汰落后機電產品項目的通知》 ,要求于1997 年12 月31 日徹底淘汰JRO 、JR9 、JR14 、JR15 、JR16 一A 、B 、C 、D 系列熱繼電器。1999 年1 月22 日,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關于《 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 再次徹底淘汰JRo 、JRg 、JR14 、JR15 、JR16 一A 、B 、C 、D 系列熱繼電器。
隨著現代電子技術的高速發展,智能型電動機保護器應運而生。這里以丹東華通測控有限公司生產的PDM 系列電動機保護控制器為例,說明一下電動機保護器的保護原理及電氣系統(包括智能電動機保護器及智能配電設備)在電廠組網中的應用。
作為電動機保護控制器個體設備,實現就地保護是基本功能,但從電力系統自動化層面來看,其智能通信方面的功能也是特別重要的。PDM 系列的電動機保護控制器本身可具有2 路RS485 通信接口,實現多種協議的選擇,如Modbus RTU 、ProfiBu , _ DP 等,這為產品在自動化系統中的組網提高了靈活性,但目前國內最為常見的雙網構架還是采用Modbus RTU 組網方案。
智能電動機保護器及智能配電設備(DCS )
電廠中電動機保護控制器與配電產品的應用有著相同的比重。在實現組網的工作中,它們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討論組網方案時,不將電動機保護器單獨列出,而是從整個電氣系統與DCS 如何接口方面人手。
目前,在發電廠集散控制系統中(DCS )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大都側重于汽輪機和鍋爐,對電氣系統考慮較少。主要表現為:電氣系統主要的保護、安全自動裝置基本獨立運行、與DCS 系統間通過硬接線方式進行有限的控制和信號交換;電氣系統的控制基本上采用常規控制手段,電氣系統的測量、保護動作、定值整定、事故追憶、電量報表等電氣運行參數在DCS 系統無法完整反應。
近年來,各電廠及設計院都致力于提高電氣系統的自動化水平,并提出了各種電氣系統聯網及接人DCS 的方案,并在許多電廠組建了相應試點。普遍的觀點認、為,電氣系統接人DCS 是一個趨勢。這也給電氣系統自動化產業提出了新的課題,行業內有實力的廠家都以此為著眼點,努力尋求更為適合電廠現狀的解決途徑。以前,系統中的電氣量是通過硬接線方式接人DCS 的。這些電量(1 . U . P 等)通過變送器送至DCS 模擬量采集板、開關、保護狀態等開關量信號通過硬接線方式接入到DCS 的開關量采集板。而對控制而言,則是由DCS 的開關量輸出板卡接至電氣系統設備的開關控制回路中。這種方式由于電廠電氣部分的設備量大,模擬量與信號量如果都由硬接線方式輸人輸出,必定造成系統成本高,設計、施工復雜,資源浪費嚴重、擴展性差、維護困難等問題。
基于獨立的ECS 系統設想,在ECS 系統中通過設備自身的雙通信網絡功能,首先實現現場間隔層設備的雙網架構,保證系統的可靠性。這種方案可靠強、成本稍高。ECS 系統可以完全擁有自己的監控中心及數據管理服務器。
方案一間隔層一般采用DCS 系統
低速的485 / Modbus 網絡,通過DPU (網絡通信管理機)進行協議轉換,實現高速網絡傳輸(圖1 一19 )。并就地設立ECS 系統的監控中心,實現對電力系統自動化的信息采集與管理。通過以太網網關服務器,運用高速網絡層將DCS 需要的信息上送。
優點:這種方案不僅解決了由DCS 系統直接組網而帶來的問題,而且ECS 系統完全獨立,而且運用雙網架構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
缺點:由于信息由ECS 系統轉送,多了一級硬件設備和軟件程序,增加了系統的風險。
方案二與方案一相比,就是從DPU (網絡通信管理機)直接將間隔層設備的信息送至DCS 系統,越過ECS 系統本身,要求DPU 的上行通信接口有足夠的冗余接口及協議轉換能力(圖1 一20 )。
方案三可以在前兩套方案中,將ECS 獨立的監控中心取消,直接由DPU 上送至DCS 系統。這樣既可減少電廠組網的成本,又可較為規范的劃分DCS 與ECS的界線,明確施工責任,解決了DCS 廠家與ECS 廠家的配合問題。I 龍S / ECS 系統
在這里,后兩種方案在電廠應用比較多,但無論哪種方案,DPU (網絡通信管理機)設備的軟硬件技術水平都將成為組網的關鍵。
一般情況下,網絡通信管理機應由低壓配電和保護設備廠家提供,這樣在系統實際操作時對各系統的兼容性較好,調試配合上更為合理,下面就2000R +型網絡通信管理機的原理加以說明(圖l 一22 )。2000R+型網絡通信管理機可以稱為小型數據采集前置機,完全具有獨立于任何系統而完成下行數據采集與整合功能的裝置。2000R +具有多下行口(根據具體型號不同可有2 一8 個下行采集口),設備內部的CPU 一A 實時依據2000R 十配置信息表完成采集模擬量及開關量的工作,并將信息存儲至內部的RAM 中。設備的上行通信口(RS485 或以太網)根據不同網絡的組網需要,將RAM 中的數據信息通過多上行口冗余上送至DCS 個系統或同時上送至DCS 與ECS 系統中,并且實現數據傳輸的絕對獨立、互不干擾.